关于我们
作为中国第三方激光设备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航者,中为检验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检验、测试、校准、认证及技术服务
公司简介
资质能力
公司简介
中国第三方激光设备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航者。
我们的服务
中为检验检测认证产品覆盖激光产品、美容仪器、家用电器、机械产品、医疗器械、照明电器、信息影音技术产品、玩具、消费电子等。
检测服务
认证服务
质检报告
检测服务
顶尖设备、工程师团队、全面服务、快速响应
激光设备检测
美容仪器检测
激光雷达检测
家用电器检测
能效测试
光学设备检测
机械设备检测
认证服务
一站式、周期短、效率高、资质全、权威认证
FDA认证
欧洲认证
北美认证
澳洲认证
公司动态
公司最新动态,活动,公司公告
行业资讯
行业最新资讯,行业方向指引
激光器检测
工业类激光器、医疗类激光器、测量类激光器、美容类激光器、显示与表演类激光器、消费类激光器、激光雷达
化妆品出口注册
美国FDA认证注册、欧美CPNP认证注册、英国SCPN认证注册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激光制造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共谋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9日,激光制造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旨在围绕推动我国激光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探讨如何精准出台并落地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生态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d6ee586338e45f0ab4368b2d9b6e206.jpg


会议期间,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及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激光制造产业的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毛俊锋在会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未来产业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激光制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毛俊锋强调,当前我国已在多个激光制造技术领域实现国际“领跑”或“并跑”,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步应继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技术创新合力,持续提升我国在全球激光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表示,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激光制造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向“领跑”转变的关键阶段,亟需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国际话语权。他建议加强标准与产业政策的协同联动,推动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与应用示范同步推进。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介绍了广东近年来在激光制造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成果。他表示,广东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高度重视激光技术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已初步形成涵盖上游材料、中游设备、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将继续优化政策环境,引导资源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激光制造产业集群。


本次座谈会还邀请了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政策文件编制专家组成员、行业龙头企业代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共同参与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激光制造不仅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抓手。


我国激光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端制造和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我国激光制造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激光产业总产值已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在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高功率切割焊接系统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产品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国产万瓦级光纤激光切割设备已实现批量出口,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基本形成覆盖激光材料、光学元件、激光器、成套设备及应用服务的完整体系。北京、武汉、深圳、苏州等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激光产业集聚区,涌现出一批如大族激光、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激光技术正加速融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多个重点领域。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激光焊接和清洗技术大幅提升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在消费电子领域,精密激光打标与切割技术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精细化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激光制造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高端芯片、特种光纤等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部分前沿技术仍处于追赶阶段,产业链协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原创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


此次在广州召开的激光制造产业发展座谈会,不仅为政策制定者与产业界搭建了沟通桥梁,也为我国激光制造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激光制造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