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中,氮化镓(Gallium Nitride, 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之一,因其高带隙、高热导率以及高击穿场强等特性,在高频、高功率器件和光电芯片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氮化镓基激光芯片,在从360nm到530nm的紫外至可见光波段范围内,为激光投影、3D打印、工业切割、光刻直写、车载照明、生物医疗及可见光通信等多个行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对于氮化镓激光芯片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根据博研咨询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中国氮化镓基激光器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4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照明和工业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20%。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的强劲需求,也揭示了国产替代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蓝光、绿光等短波段氮化镓激光芯片领域的技术研发遭遇了瓶颈,关键技术被海外厂商所垄断。面对国际上对高端技术的封锁与断供风险,国内企业亟需突破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替代。
在此背景下,近期一重要进展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近日,北京飓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该融资由多个国家级基金联合领投,表明资本市场对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开发、优化生产工艺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助力企业从实验室创新向规模化量产转变,并推动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氮化镓激光芯片的研发并非仅靠资金投入即可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的工艺改进以及有效的产业链协同。过去十年间,中国氮化镓激光器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尽管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但核心技术和专利仍主要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企业手中。因此,如何在保持高效研发的同时,构建完整的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能力,成为行业内各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LED和功率器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氮化镓激光芯片这一细分市场上,能够实现全链路可控并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此次获得投资的飓芯科技,凭借其在技术含量最高的短波激光芯片上的突破,为打破国外垄断、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是对单个企业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发展前景的一次积极展望。
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中国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深化产业链合作,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从技术追赶到产业引领的关键跨越,为全球半导体行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