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上半年,激光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浪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国内共有15家新兴激光公司成立,这些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几百万到数十亿人民币不等,覆盖了切割焊接、超快激光、半导体、增材制造、显示制造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这些新生力量不仅丰富了中国激光行业的生态,也推动了整个产业向更高价值链条跃升。
业务布局与市场导向
新成立的公司在业务布局上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向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深入探索;二是专注于高附加值应用场景。例如,南京光联激光、山东铭宇激光和江苏名扬激光都将金属切割与焊接作为其主营业务,这是激光技术的传统基石市场,但仍有强劲需求。与此同时,苏州立华智维科技有限公司则瞄准了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基础材料及相关服务这一新兴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新公司选择了尖端应用领域作为突破口。比如,苏州星钥光子致力于芯片制造和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厦门大族尚立聚焦于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武汉精微激光则发力于光通信制造,服务于数通和光模块等关键领域。此外,上海度亘核芯定位于激光芯片和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突显了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
股权结构与资本助力
通过股权穿透图可以发现,新成立的公司背后往往有强大的股东支持。这些大股东多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它们通过全资持股或控股的方式设立新公司,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如大族激光成立了东莞大族显视,常州科杰设立了南京光联等。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将原有优势扩展至新领域,还能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同时,合资模式也是新公司的一大特色。华工激光与立讯精密的合作便是典型例子,双方联手成立的苏州立华智维科技有限公司目标直指3D打印及精密加工市场。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整合双方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形成互补优势。
区域分布与产业集聚
从地域上看,新增企业的分布虽然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但长三角区域尤其是江苏省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公司将总部或重要基地设在江苏,其中苏州更是吸引了三家新公司落户。这得益于苏州乃至整个江苏省在资金、人才、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
例如,4月22日成立的华日激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计划打造高功率高能量超快激光器研发生产基地,聚焦泛半导体和新型高效能光伏太阳能领域。一个月后,由华工激光与立讯精密合资成立的苏州立华智维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苏州亮相,注册资本高达2亿元,旨在深耕3D增材制造的应用场景。
展望未来
2025年上半年新增的15家激光公司为中国激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预示着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随着企业不断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壁垒更高的领域迈进,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的显现,中国激光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望得到实质性提升。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正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引擎。未来,随着更多战略性技术攻坚、资本与产业链巨头的深度协同以及区域集群创新效率的提升,中国激光产业将迎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发展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住自主创新和技术领先的脉搏,将是决定各家企业能否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