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专注地调试设备,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产业化项目进入关键研发阶段。这束“光”,不仅照亮了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更折射出绵阳市在激光技术成果转化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从核心技术攻关到产业链条延伸,从院地协同创新到产业集群崛起,绵阳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激光产业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当前,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烟草、白酒、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中高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制约我国高端检测装备自主可控的“卡脖子”难题。为此,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聚焦这一行业痛点,集中力量突破高亮度近红外探头与光纤分束器两大核心组件技术瓶颈,目前已完成关键部件研发,计划于2025年年底完成整机研制,实现“光学探头+光谱仪”的产品协同,构建从“精准传感”到“系统分析”的全流程检测能力。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填补国内空白,更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高端光谱仪器品牌。”
这一项目的推进,正是绵阳大力推进激光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缩影。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院地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由游仙区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建的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已成为推动激光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该研究院聚焦“先进激光技术、微纳智能制造、高精度科学仪器”三大方向,已形成白光激光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多项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56项,并成功引育睿控创合等9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初步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不止于单一项目突破,绵阳正以系统思维布局激光全产业链。近年来,全市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并举,加快打造集“激光研发、激光材料、激光器件、激光装备、激光应用”于一体的激光产业集群。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绵阳研制出高能激光安防装备、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光源系统、光束定向器、高精度小型化拉曼激光气体分析仪等一批“硬核”产品,其中多项被认定为2024年度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标志着本地激光技术迈向高端化、自主化。
在企业培育方面,绵阳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链主企业中久大光成功入选“四川省制造业首批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久新光自主研发的高功率激光加工头打破国外垄断;中惠祥光实现第1.5代YDF激光光纤国产替代并实现技术反超,走出了一条“弯道超车”的创新路径。
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绵阳已形成激光产业集聚发展的物理载体。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项目35个,其中24个已投产运营,总投资达128.29亿元,涵盖激光拦截系统、智能装备制造、激光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游仙区激光产业招商引资青年突击队队员张琪敏介绍:“园区已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高地,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生态。”
展望未来,绵阳将全面启动激光产业园二期建设,支持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等平台高水平运营,加快等离子体物理、先进激光与高功率微波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万瓦级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5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从“一束光”到“多束光”,从技术突破到产业成势,绵阳正以“追光者”的执着,将科技创新的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束光,不仅照亮了实验室,也照亮了产业升级之路,更将照亮西部地区科技自立自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