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作为中国第三方激光设备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航者,中为检验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检验、测试、校准、认证及技术服务
公司简介
资质能力
公司简介
中国第三方激光设备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航者。
我们的服务
中为检验检测认证产品覆盖激光产品、美容仪器、家用电器、机械产品、医疗器械、照明电器、信息影音技术产品、玩具、消费电子等。
检测服务
认证服务
质检报告
检测服务
顶尖设备、工程师团队、全面服务、快速响应
激光设备检测
美容仪器检测
激光雷达检测
家用电器检测
能效测试
光学设备检测
机械设备检测
认证服务
一站式、周期短、效率高、资质全、权威认证
FDA认证
欧洲认证
北美认证
澳洲认证
公司动态
公司最新动态,活动,公司公告
行业资讯
行业最新资讯,行业方向指引
激光器检测
工业类激光器、医疗类激光器、测量类激光器、美容类激光器、显示与表演类激光器、消费类激光器、激光雷达
化妆品出口注册
美国FDA认证注册、欧美CPNP认证注册、英国SCPN认证注册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

从一块高精度光学镜片到一颗颗翱翔太空的“吉林一号”卫星,从实验室里的关键技术突破到千家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长春正以“光”为笔,书写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篇章。今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2024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2025年将正式迈入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行列。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发源地,70多年前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在长春熔制成功。如今,这座承载着“光学摇篮”荣光的城市,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础与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光电信息产业高地。


联想截图_20251010155618.png


“一块玻璃”折射产业精度:国产化攻坚铸就“卫星之眼”


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台橙色机器人精准操控着磨具,对一块深黑色的反射镜进行纳米级精密加工。“这相当于卫星的‘眼角膜’。”公司光学加工技术负责人李岩介绍,该反射镜用于“吉林一号”遥感卫星的核心成像系统,其加工精度直接决定影像清晰度。


为打破国外设备垄断,长光卫星自主研发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历经数千次调试,成功将主镜加工周期从近半年压缩至一个半月,成本降低20%。目前,“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星座规模居全国首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累计提供遥感数据服务超千万平方公里,广泛应用于农林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应急救灾等领域。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长春深厚的光电技术积淀与持续的自主创新投入。目前,长春已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汇聚了以长春光机所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的完整链条。


“一个传感器”撬动协同创新:产学研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在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对微型位移传感器进行最后检测。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元件,却是数控机床、精密仪器的“眼睛”,决定着高端装备制造的精度水平。


“过去依赖进口,现在我们实现了光栅尺等核心产品的自主可控。”禹衡光学总经理盛守青表示,企业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得益于政府牵线搭桥,公司与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合作机制,在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共享方面实现深度协同。


长春市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构建起强大的智力支撑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光电领域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超3000人,在高性能传感器、激光技术、新型显示等12个高精尖领域掌握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为进一步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长春市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及专家委员会,搭建信息共享与协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一项计划”引领未来布局:打造“双千”目标产业集群


在长春新区,希达电子、荣德光学等360余家光电企业集聚发展,常态化举办的技术交流会成为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找合作,更是拓思路、谋未来。”希达电子副总经理常亮说。


2023年,长春市发布《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方向,推动集成电路高端化、激光与新型显示规模化、卫星应用产业化、汽车电子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5年末,长春将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目前,长春正加快构建“4+1”产业核心区布局,即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承载空间。


“我们每年投入财政资金超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方述华介绍,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长春正加速形成全链条、全生态的光电产业集群。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表示:“面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我们要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以机制创新破除发展障碍。”他强调,力争到“十五五”末期,全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综合产值达到1600亿元,将长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从历史荣光走向未来辉煌,长春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路径,向着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目标全速迈进,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光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