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激光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2025年质量提升专题培训会议在武汉光谷隆重举行。来自湖北省及武汉市市场监管部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相关机构、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科研单位与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的12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推动武汉激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
作为全国激光技术与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武汉依托光谷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已形成覆盖激光核心器件研发、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培育出华工科技、华日激光、帝尔激光等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产业链上下游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整机可靠性不足;横向企业间缺乏协同机制,标准体系不统一,检测认证能力分散,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激光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成为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战略和湖北省质量强省部署的关键举措。该联合体由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组建,旨在构建“政产学研用检”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破解制约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质量难题。
在成立大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2025年武汉市激光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及质量创新联合体筹建工作报告》。报告明确,联合体将以“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聚焦激光器核心部件精度控制、设备长期运行可靠性优化、关键工艺标准化等技术瓶颈,制定系统性质量提升路径。联合体将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整合技术、人才、检测与标准资源,推动从“单点突破”向“链式协同”转变,助力武汉激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教授指出:“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更是激光这类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联合体经过一年的筹备,已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首批攻关项目,标志着武汉激光产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攻坚’的新阶段。”他强调,联合体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技术、标准、认证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会上,三家成员单位分别发布了首批重点攻关项目,展示了联合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潜力。华日精密激光围绕“工业级超快激光器产品批量化与标准化建设”,提出通过建立统一的生产工艺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解决高端激光器量产稳定性难题;武汉帝尔激光分享了“新一代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激光刻蚀设备研制”项目,聚焦新能源领域对高精度激光设备的迫切需求,推动设备国产化替代与性能升级;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则发布《激光产品危险等级认证评价研究与应用》,从安全标准与认证角度,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提升产品国际合规能力。三个项目从标准、检测、认证三大维度切入,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创新范式。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处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联合体的成立不是简单的‘搭台子’,而是要真正‘解难题’、出实效。”他指出,联合体应聚焦“卡脖子”环节,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同时注重经验总结与模式输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全国激光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武汉样板”。
未来,武汉市激光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将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开展质量诊断、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国际认证合作,全面提升武汉激光产业的整体质量竞争力。随着联合体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武汉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激光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联合体的成立,不仅是武汉激光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标志着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在质量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上迈出坚实一步,为全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