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年9月10日 —— 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上,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光峰科技正式发布两款全新水下蓝光激光雷达产品——远眸D10与远眸T1,标志着公司在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首次进军水下感知市场。其中,远眸D10作为业界首款面向消费级市场的水下蓝光激光雷达,将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引领行业迈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为泳池清洁机器人等消费级水下设备带来革命性升级。
本届光博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汇聚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余家优质企业,覆盖信息通信、精密光学、激光技术、智能传感、新型显示等多个前沿领域。光峰科技首次亮相即成为焦点,不仅展示了其在激光显示领域的深厚积累,更以创新性的水下感知解决方案,拓展了激光技术的应用边界。
突破四大技术瓶颈,蓝光激光重塑水下感知
随着机器人智能化进程加速,激光雷达正迎来“第二增长曲线”。据灼识咨询预测,2022年至2030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82亿元增长至2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0.6%。然而,在水下场景中,传统红外激光雷达面临严峻挑战:
红外激光衰减严重:905nm及1550nm波段在水中传输1米后能量衰减超60%,难以满足长距离探测需求;
测距不足覆盖泳池:多数泳池面积达20–50㎡,商用泳池更超百平米,需10米以上测距才能高效建图;
环境光干扰强烈:户外泳池受日光直射,可见光干扰严重,易导致误检或漏检;
水体浊度影响信号:氯残留、藻类、皮屑等杂质引发激光散射,降低识别准确性。
针对上述痛点,光峰科技提出三大核心技术突破:
高功率蓝光激光技术:采用450nm左右蓝光波段,实验证明其在水中的抗衰减能力比红外光强100倍,即便往返20米仍能保持稳定信号,且符合Class 1人眼安全标准;
环境光过滤技术:精准锁定450nm蓝光波长,从源头滤除杂散光干扰,显著提升信噪比;
自研脉冲激光算法:通过优化激光发射与接收策略,有效应对浊水环境下的信号散射问题,增强目标识别能力,如同为水下机器人装上“高清夜视眼”。
双产品线布局:覆盖消费与专业市场
此次发布的两款产品分别面向不同应用场景:
远眸D10:专为消费级水下机器人设计,尺寸仅为74×74×49mm(约名片盒大小),采用dToF测距技术,在浊度低于0.5NTU的标准泳池环境中,可实现0.2~10米的高精度测距,测量精度达±0.04米,防水等级达IP68,激光安全等级为Class 1,全面满足家庭及商用泳池清洁机器人的导航与避障需求。
远眸T1:面向专业级应用市场,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多模态探测功能,适用于水下巡检、科研探测、海洋工程等领域,支持复杂水体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建图与目标识别。
深化产业合作,共推泳池机器人智能化升级
发布会现场,光峰科技宣布与全球领先的智能机器人空间感知方案提供商——欢创科技达成双向意向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泳池机器人智能化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推动水下感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加速行业标准建立与生态构建。
此外,光峰科技受邀出席“第二届人形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峰会暨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与训练技术论坛”,并在会上发表题为《水下感知新维度:光峰激光雷达的穿透力与精度突破》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公司在水下光学感知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未来布局,获得业界广泛关注。
技术双突破:dToF与三角测距并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布不仅是光峰科技首次推出激光雷达产品,更同步实现了dToF(直接飞行时间) 与三角测距两种主流技术路线的自主研发突破。公司已建立起完整的多模态探测能力,具备应对复杂水下环境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前瞻性与工程化实力。
光峰科技CEO表示:“从激光显示到激光感知,我们始终坚持以光为核心,拓展技术边界。水下蓝光激光雷达的发布,是光峰科技在‘光+智能’战略下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希望用更高效、更可靠的感知技术,赋能水下机器人产业,让每一次下潜都更加智能、安全。”
展望未来:万亿蓝海市场的关键拼图
随着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泛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激光雷达正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工业走向消费。光峰科技此次推出的水下蓝光激光雷达,不仅填补了消费级水下长距感知的技术空白,更为泳池机器人、水下安防、海洋科研等应用场景提供了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核心传感器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水下激光雷达有望成为下一代智能水下设备的“标配”,而光峰科技凭借此次创新发布,已率先抢占赛道先机,开启“光感万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