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西安高新区光子传感园内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施工现场灯火通明。这座承载着陕西光子产业腾飞梦想的专业园区正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交付使用。届时,约20家光子传感领域企业将实现“入园即产”,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成为陕西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陕西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全面推进光子产业发展。2024年6月,陕西省科技厅启动首批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其中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以“追光计划”为核心引领,明确提出实施“跃迁行动”,聚焦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三大方向,加快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
科学布局,构建全周期产业生态
为推动光子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创新性提出“一核两翼+一园三区”的体系化空间布局。西安高新区作为“一核”,承担前沿技术研发与核心成果转化功能,下设西安科学园、光子芯片园、光子制造园和光子传感园四大功能板块,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中试孵化、规模生产的完整链条。
在西安科学园,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其综合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这一大科学装置,园区已汇聚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高端科研机构,致力于打造光子领域的“创新策源中枢”。
光子芯片园则成为科技企业的孵化摇篮,提供研发、小试、中试到量产的全流程服务,目前已吸引30余家高科技企业入驻。而即将竣工的光子传感园,定位为助力硬科技企业冲刺科创板的专业载体,致力于培育具有上市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
链式协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在光子制造园,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搬入新园区后,办公面积从不足2000平方米扩展至约5000平方米,并与园区内多家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园区不仅提供了发展空间,还帮我们牵线搭桥,促成了与陕汽集团的产品战略合作。”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周瑜表示。
这种“园区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正在加速创新要素的集聚。今年上半年,西科控股成功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3亿元,重点投向光子等硬科技产业。同时,园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纳入158家科技企业,通过“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投贷联动”模式,为早期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支持。
技术突破,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产业安全的基石。近年来,陕西光子企业在关键部件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突破。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珊介绍:“五年前,飞秒激光器的核心部件完全依赖进口;如今我们已实现自主研发,产品交付周期缩短至20天,成本降低50%。”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政策、科研与资本的深度融合。陕西省科技厅构建“省级通用政策+专项政策+市级配套+园区特色政策”的多维联动体系,一体化布局项目、平台与人才资源,有效提升创新效率。
企业创新热情高涨。西安中智科仪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正推进技术升级,计划推出曝光速度达200皮秒的单光子相机。“研发中心与核心供应商距离不超过3公里,联合攻关两小时即可响应,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公司总经理金鹏程说。
数据跃升,迈向产业链新阶段
自2021年“追光计划”启动以来,陕西光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据西安高新区光子产业链党委书记、西科控股董事长曹慧涛介绍,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光子企业数量从不足100家增至320家,总产值由160亿元攀升至3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41家增至95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1.2万人。
目前,陕西已形成从光子材料、元器件到模块与系统的较为完整产业链,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下一步,陕西将深化“追光计划—跃迁行动”,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光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迈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陕西力量”。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一束束“光”正汇聚成河,照亮西部硬科技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