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IEC60601-1-6标准概览
标准全称:IEC 60601-1-6: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 Part 1-6: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 Collateral standard: Usability
中文常译为:《医用电气设备 第1-6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可用性》
核心目的:确保医疗器械的可用性工程过程得到应用,以尽可能减少因使用错误(Use Error)而带来的风险,从而保障患者、操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核心理念:安全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器械的易用性紧密相关。一个设计糟糕、难以操作的设备,即使其电气和机械部分绝对安全,也可能因为用户的操作错误而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IEC60601-1-6 关键概念解析
可用性:
在IEC 60601-1-6中,可用性特指与安全相关的可用性。它关注的是用户能否正确、有效地使用设备执行任务,而不会犯下可能导致危险的使用错误。
它不仅仅是“用户界面友好”,更是“用户界面安全”。
使用错误:
这是标准中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用户执行的动作或未执行的动作,其结果与制造商的预期或用户的意图不同。
关键点:标准强调,使用错误主要是由糟糕的器械设计导致的,而不是用户的疏忽或缺乏培训。制造商有责任通过设计来预防使用错误的发生。
可用性工程:
一套系统性的流程和方法,用于在器械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分析、指定、开发和评估可用性。
它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测试,而是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概念到退役)的持续过程。
三、 IEC60601-1-6标准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IEC 60601-1-6标准要求制造商建立并执行一个完整的可用性工程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可用性工程文档:
制造商必须创建并维护一套完整的可用性工程文档,作为符合性证据。这是监管机构(如美国的FDA、欧盟的公告机构)审核的重点。
用户、任务和使用环境分析:
识别用户:明确设备的所有预期用户(如医生、护士、患者、保洁人员等),并分析他们的特征(知识、技能、经验、身体能力等)。
识别任务:详细描述用户需要与设备交互的所有任务。
识别使用环境:分析设备将在何种环境下使用(如手术室、ICU、患者家中、救护车等),环境因素(光线、噪音、紧急情况)会如何影响使用。
确定可用性规范:
基于以上分析,明确与安全相关的用户界面要求,并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用性目标。
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
根据可用性规范来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包括硬件和软件)。
可用性验证与确认(核心评估环节):
可用性形成性测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测试,目的是发现用户界面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常是迭代进行的。
可用性总结性测试:在设计基本定型后进行的最终测试,目的是验证用户能否在实际使用场景下安全有效地使用设备。这是证明符合标准要求的关键测试。
测试必须在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
必须使用有代表性的预期用户。
用户必须在没有或仅有最少提示的情况下执行关键任务。
必须记录所有发生的使用错误,并评估其风险。
剩余风险评估:
即使经过了完善的可用性工程过程,仍可能存在无法通过设计消除的剩余风险。制造商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价,并在说明书中给出相应的警告、提示或培训要求。
四、 IEC60601-1-6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IEC 60601-1(通用要求):IEC 60601-1-6是其“并列标准”,专门处理可用性方面的问题。它必须与主标准结合使用。
IEC 62366-1:2015(医疗器械 - 可用性工程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联标准。IEC 60601-1-6的早期版本(如2010版)已被IEC 62366-1取代和整合。
目前,对于医疗器械的可用性工程符合性,通常直接引用IEC 62366-1。IEC 60601-1-6现在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桥梁,将通用安全要求与可用性工程标准联系起来。
简单理解:IEC 62366-1是具体的方法论标准,而IEC 60601-1-6是要求医用电气设备必须应用这个方法。
五、 IEC60601-1-6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法规强制要求:在全球主要市场(如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将可用性工程过程纳入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注册是强制性的。不符合相关标准,产品将无法获得市场准入。
提升患者安全:从根本上减少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医疗事故。
提高临床效率:一个易于使用的设备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培训成本。
降低商业风险:避免因产品设计缺陷导致的召回、诉讼和品牌声誉损失。
应用领域:所有带有用户界面的医用电气设备,从简单的输液泵、监护仪到复杂的MRI、呼吸机、手术机器人,都必须遵循此标准。
IEC 60601-1-6 标准及其相关的 IEC 62366-1 标准,共同确立了医疗器械可用性工程的“黄金法则”:安全是通过设计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警告或说明书来弥补的。它强制制造商必须系统地考虑用户、任务和环境,通过迭代的设计和严格的测试,确保医疗器械在真实世界中被安全地使用。对于医疗器械制造商而言,深入理解并有效实施这套流程,不仅是满足法规的必经之路,更是履行其对患者和用户安全责任的核心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