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内激光芯片龙头企业长光华芯在投资者互动中透露,拟在适当时机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收购兼并半导体激光行业同类企业。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调整,更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倒逼双重作用下,我国激光芯片产业正从高速扩张期步入深度整合阶段,行业格局或将迎来重塑。
作为激光器的核心部件,激光芯片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通信、医疗及科研等领域,是高端装备国产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和自主可控战略推动下,国内激光芯片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大量资本与企业涌入赛道,推动技术快速迭代和产能迅速扩张。然而,繁荣背后也暴露出结构性问题——部分环节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加剧,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价格战频发,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
“当前行业最突出的矛盾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生态失衡。”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指出,“大量企业集中在成熟工艺和低端应用领域,缺乏差异化竞争,导致资源错配,不利于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和突破。”
在此背景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破解“内卷”困局的关键路径。国家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明确提出支持战略性并购,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这为激光芯片等高技术制造业的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长光华芯作为国内首家以激光芯片为主业上市的企业,其动向具有风向标意义。其提出的并购计划,若得以实施,将有助于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通过整合优质研发资源、优化产能布局、统一技术标准,龙头企业有望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策也在积极引导产业整合。苏州市已设立并购基金并成立产业并购联盟,重点支持本地高科技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这一“政策+资金+生态”的支持模式,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激光芯片行业的并购整合将加速推进。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具规模效应和技术实力的领军企业,也将倒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或通过技术合作、代工模式融入主流供应链,从而构建起层次分明、分工协作的产业新生态。
与此同时,整合过程也面临挑战。如何实现技术路线的兼容、管理文化的融合、产能的合理调配,将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防止形成新的市场垄断、保障创新活力,也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引导与规范。
可以预见,随着并购重组的深入,我国激光芯片产业将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进入以技术驱动、生态协同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个别企业的兴衰,更将决定中国在全球激光产业链中的地位与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