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一批涉及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家电、电动自行车、公共安全及节能降耗等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些标准的落地将为规范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品安全水平、促进绿色消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GB 45438—2025)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施行。该标准明确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要求,适用于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和内容传播平台开展内容标识活动。通过建立统一的内容标识机制,有助于防范虚假信息传播、深度伪造等安全风险,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网络安全方面,《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GB/T 37027—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规范了网络攻击行为的描述要素、判定流程与计数方法,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网络攻击监测、态势感知、信息报送和应急响应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升网络安全事件的识别准确率和响应效率,筑牢数字安全防线。
在智能家电领域,《智能家用电器的语音交互技术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45354.1—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为智能家电的语音交互功能设立了技术框架。标准对语音交互的分类、技术要求、标志指示和使用说明等作出规定,适用于智能家电的设计、开发、测试与评价,将有效提升语音交互的响应速度、识别准确率和安全性,推动智能家居产品向更智能、更便捷、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为提升家居产品安全水平,《家具阻燃性能安全技术规范》(GB 17927—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了软体家具及其软包件的阻燃性能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并规定了相应标识要求。标准的实施将有效减少因家具材料易燃引发的火灾事故,提高家居环境安全水平,同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备受社会关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也于9月起全面施行。新标准在整车安全、机械性能、电气安全、防火阻燃、防篡改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并首次引入北斗定位功能、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等智能化技术,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该标准将有力提升电动自行车本质安全水平,遏制非法改装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在节能降耗方面,两项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步实施。《家用和类似用途厨房电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6—2024)对电饭锅、电磁灶、微波炉等厨房电器的能效等级和热效率提出明确要求,引导绿色消费,淘汰高耗能产品。《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0254—2024)则推动工业电机能效提升,促进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应用,助力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此外,《车辆驾驶人员体内毒品含量阈值与检验》(GB 45248—2025)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明确了吗啡、可卡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11种毒品及其代谢物在驾驶人员体内的含量阈值和检测方法,为执法部门打击“毒驾”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
与此同时,《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 19272—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也于9月生效。新标准在器材材料、结构设计、空间布局、安全警示、适老化与适儿化等方面提出全面要求,并强化了环保、安装维护和管理责任,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向更安全、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方向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需求。
此次集中实施的一系列国家标准,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顺应了科技发展趋势,标志着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