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一场以“无界”为主题的“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在青岛盛大召开。这场汇聚产学研多方力量的行业盛会,不仅展示了激光显示技术在尺寸、形态、画质与健康属性上的全面突破,更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激光显示产业正从单点技术竞争,迈向生态共建、协同发展的全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家庭视听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大屏化、沉浸式、高画质成为显示产业演进的核心方向。在此背景下,激光显示凭借其超高亮度、广色域、长寿命及健康护眼等优势,迅速从新兴技术成长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据洛图科技最新数据显示,三色激光光源在中国家用显示市场的渗透率已攀升至75%,标志着该技术完成从导入期到主流化的关键跨越。
本届大会上,多项前沿产品集中亮相,展现出行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集体跃升。一款150英寸的超大尺寸激光电视引发广泛关注——其采用可折叠屏幕技术,成功突破传统显示设备在物理空间上的限制,将巨幕体验真正带入家庭场景。与此同时,可卷曲激光影院系统的发布,则重新定义了“电视”的存在形态。通过创新的柔性材料与升降结构设计,百吋巨幕可实现流畅收放,主机体积较上一代缩小超过50%,极大提升了产品的空间适配性与美学表现力。这些突破背后,是行业在光学引擎、散热管理、声学系统、材料科学等多个维度的协同进步。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激光显示在健康属性上的独特优势正日益受到重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发布的研究成果指出,相较于传统液晶屏幕存在的频闪与有害蓝光问题,激光电视采用反射成像原理,具备无频闪、低蓝光特性,能显著降低视觉疲劳,尤其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保护。这一发现为激光显示在教育、医疗、家庭等敏感场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也推动整个行业将“健康显示”纳入核心研发方向。
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暴露出产业发展的深层挑战:标准不一、技术壁垒高筑、研发投入重复等问题制约着规模化普及。为此,本次大会最引人瞩目的举措之一,是头部企业宣布向全行业开放超过1300项三色激光相关核心专利。此举被视为打破技术孤岛、构建共享生态的关键一步。
专利开放并非简单的技术让渡,而是整个产业思维模式的转变。它意味着企业从追求个体领先,转向推动整体生态成熟;从封闭研发走向开放协作。这种转变将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进入激光显示领域的门槛,加速技术创新的扩散与应用落地,进而形成“研发—转化—量产—反馈”的良性循环。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郝亚斌在发言中指出:“激光显示已从新型显示领域的‘新星’,成长为引领行业的‘璀璨明珠’。”他强调,当前产业正处于由技术驱动向生态驱动转型的关键节点,唯有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积累的多重推动下,激光显示产业链将进一步整合优化。上游的光机模组、菲涅尔屏幕、激光源等核心部件将加速国产化替代;中游整机制造环节将迎来更多差异化产品涌现;下游应用场景则有望从家庭影音扩展至智慧教育、远程会议、数字展厅乃至车载显示等领域。
当技术壁垒被打破,创新边界被拓展,激光显示所承载的已不仅是画面本身,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产业逻辑。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开放协作网络,中国有望在全球显示格局中掌握更大话语权,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制造新高地。
这,正是“无界”真正的含义——不是某一家企业的宣言,而是整个行业共同奔赴的方向。